您当前的位置:坤德居 > 资讯 > 名家访谈

欧阳捷:楼市大稳 横盘可期

来源:金融界网站 编辑:cairenqi 发布日期:2018年10月22日
  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:“要推动信贷、股市、债市、汇市、楼市健康发展,及时跟进监督,消除隐患”。
  
  股市、债市、汇市、楼市“四大市”风险隐患次第显露,印证了中央的前瞻和担心。
  
  01
  
  或触底的“四市”风险
  
  股市再现千股跌停,股民哭已无泪。
  
  股市的底在哪里?有人戏言:2025、中国制造。
  
  只要有底,预期终究可以逐渐修复。
  
  问题是股市仍深不见底。虽然副总理和证监会主席先后喊话,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救企措施,但股市预期仍未完全扭转,真正见底恐非一朝一夕之事。
  
  也许,我们只有等到美国出现十年一轮回的金融危机,美国被迫与世界各国共度时艰,中美对抗才能有所缓和,股市预期才能真正得到修复。
  
  只有在那时,A股才能筑底,在危机结束之前,A股或能横盘。
  
  也许,两三年内即见分晓。
  
  如果真能横盘,股民必当感恩戴德、弹冠相庆。
  
  债市风险警报暂时解除。
  
  央行重新定义了流动性——“合理充裕”,定向放水释放了流动性,基本消除了大规模债务违约的风险。
  
  流动性充裕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,市场在资产保值的选择中彷徨纠结。
  
  汇市暗流涌动,做空资金如鲨鱼群般虎视眈眈、环绕游弋。央行严防死守,汇率窄幅波动。
  
  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刘世锦先生曾经表示:“汇率重要的不是具体‘点位’,关键是汇率机制要正确。只要机制正确,不怕‘点位’不回来”。
  
  换言之,破7或已不再是必守的关口,也许明年汇率不再横盘。
  
  楼市呢?
  
  当前,楼市出现了三个调整信号。
  
  一是土地流拍增多。
  
  今年1-9月土地流拍已达935宗,其中一线城市流拍13宗,二线城市流拍197宗,已超去年全年的144宗,三四线城市流拍725宗,接近去年全年的954宗。【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指数研究院】。
  
  我们曾在微信文中指出:“土地流拍增多,恰是土地财政无法割舍、土地市场趋于理性的写照”,【详见2018-07-29微信文《欧阳捷:土地市场流拍增多,并非市场下行信号》】。
  
  流拍的实质是地价过高,房价受限(政府限价、购买力局限),房价地价差太小,房企盈利空间不足,逐渐趋于理性、谨慎拿地所致。
  
  二是房企促销增多。
  
  在限购城市,有资格、有能力的客户正在减少。
  
  在限价严厉和房价已高的城市,房价上涨预期不再,投资客全面退潮,高房价也挤出了购买力不足的首置客,导致现场流量下降。
  
  剩下的改善客观望情绪日浓,迫使现金流紧张的房企和销售不畅的项目降价促销。
  
  房企抢收有资格、有意愿、有购买力的客户,大力抢收现金流,这样既可以保障安全,避免市场下行带来的风险,也可以储备能量,见机抄底。
  
  三是二手房降价增多。
  
  限价令扭曲了市场,导致一二手房价倒挂,二手房价当然不应比新房更高,降价是自然不过的事,【详见2017-05-13微信文《欧阳捷:二手房比新房贵。房价扭曲何时了?》】。
  
  限价令政策倒逼二手房价下降,先期获利的投资客适度让利、拿回收益,也带动二手房价下降增多。
  
  三个增多虽然带来市场预期变化,但主要是严厉的调控政策抑制所致,并非市场自我调整。
  
  市场过度放大了不利信号,误导了市场预期。
  
  在我们看来,在调控政策逻辑之下,其实楼市正在企稳之中。
  
  02
  
  被误读的调控政策逻辑
  
  市场预期变化的触发点来自于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。
  
  但是,大家可能忽略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真正的内涵。
  
  会议通稿中关于经济工作的描述有909个字,其中18个稳字,“稳经济、稳就业、稳外贸、稳外资、稳投资、稳金融、稳地产、稳民生、稳预期……”,“稳定压倒一切”的迫切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。
  
  我们经济增长的L型还未稳住,未来还会继续探底,底在哪里?
  
  刘世锦先生说:近三年,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.5%以上是可能的,达成中央提出翻两番的目标也没有问题。
  
  问题是三年之后,我们的经济增速可能下探至5-6%区间,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专家也有相同的预测。
  
  所以,我们要做好共度时艰的思想准备,而且,即便是5%的增速,也许还不一定就是真正的“底”。
  
  真正的“底”可能与A股“底”的逻辑相同,只有扛过了美国全面围剿的战略打击,挺过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,中国经济才能真正企稳横盘。
  
 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趋势,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呢?
  
  显然,房地产已不适宜继续担当中国经济的火车头,但也不能变成拽后腿的拖油瓶。
  
  由此可见,房地产市场正在严密监控之中,政府预期也在调整之中,维稳首当其冲。
  
  地方政府需要警惕的是,避免调控政策继续加码导致市场共振,最终出现断崖式下跌。
  
  可以预见,在市场下行预期逐渐走强之时,调控政策加码已近尾声,基本不会再有严厉的政策出台,即便是补丁也会越打越少。
  
  房地产税明年出台更加不合时宜,可能性已基本消失。
  
  03
  
  欲横盘的住宅地产市场
  
  土地流拍会不会继续增多?不会了。
  
  事实上,进入9月以来,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流拍宗数都已大幅下降,9月流拍的住宅用地仅为8月高峰期186宗的一半。
  
  10月1日至18日,住宅用地流拍更是只有14宗。

  

  欧阳捷:楼市大稳、横盘可期
  
 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二线城市推出土地数量尚未明显下降,但成交地价溢价率已经进入5%以内的“零增长区间”。
  
  欧阳捷:楼市大稳、横盘可期
  
  三四线城市情况大同小异,地方政府希望还能抢收一把,土地推出数量依然不减,地价预期还没有普遍下降,溢价率也近乎于“零”。
  
  欧阳捷:楼市大稳、横盘可期
  
  明年推出住宅用地数量将会减少,毕竟,今年出让的土地相较去年已经有了大幅度增长,大房企土地储备充裕,增加土地储备的意愿也在下降。
  
  目前大力度降价促销仍以个案为主,主要是远郊盘、高端盘、大盘、尾盘。
  
  当房价已至高位,投资客退潮,首置客无力,剩下的改善客以改善区位、产品、配套为原则,以性价比为指针。
  
  除了已有不少于一套房的本地客户和乡下进城首置客户,远郊盘难有需求,即便有价格优势,也难以导入改善客。
  
  在市场下行预期下,高端盘没有大幅度、一次到位的见底式降价,改善客难以动心,小幅降价于事无补。
  
  大盘更需要来自于区域外导入客流,多为对市场几无所知的乡下进城客户,即便是有售价折扣,也难有持续效果。
  
  尾盘就不必说了,市场好的时候,照样有尾盘甩卖,无需惊奇。
  
  我们预判,大面积、大规模、大力度、全方位的降价促销很难出现。
  
  原因有二:
  
  从房企角度看,去年以来,大中小房企销售业绩都有增长,大幅降价动力不足,反而折损利润,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和品牌效应。况且大势之下,并非单纯降价就能吸引客户。
  
  虽然小幅降价促销功效不甚理想, 总是有胜于无,在市场普遍以折扣吸引客户眼球的情况下,大家随行就市,不至被客户另眼相看。
  
  从地方政府角度看,项目大幅降价或将背上扰乱市场的指控。
  
  古人云:“枪打出头鸟”。
  
  如果降价项目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,甚至不排除受到关闭售楼处、双向限价、不予备案等处罚。
  
  当然,限价之下,核心城市核心区位的住房价值逐渐凸显,一线城市中心区住宅销售依然几乎日光,反映了限价令之下的价格与价值已然分离,也给予了市场一定的信心,如此,住房价值与保值需求将促使购房者也会慢慢回归。
  
  二手房价降幅还会继续增多吗?
  
  或许年底之前,急于用钱还债的业主还会有一波降价潮,但春节之后,市场横盘大概率出现,二手市场预期也将有所转变。
  
  同时,因为有资格的购房者减少,二手房出让意愿下降,房价降幅也将趋于收窄。
  
  04
  
  有托底的市场回温信号
  
  楼市正在更加接近我们预判的“零增长区间”。
  
  从1-9月数据来看,37个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减少的有22个,导致看淡市场的观点日渐增多。
  
  但另一方面,一二线城市合计销售2.32亿平米,同比仅下降0.1%,在严厉的政策抑制下,整体市场依然相对稳定。
  
  欧阳捷:楼市大稳、横盘可期
  
  已发布数据的67个三四线城市,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的城市同样居多,达到38个,增长的仅为29个。
  
  不过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9月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为3.3%,显示出市场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。
  
  虽然市场进入秋凉,但总体量平价稳,依然是横盘景象。
  
  短期楼市还会有震荡,个股跌停,但不会千股跌停——大面积、大幅度跌价的概率很低。
  
  今年市场与往年不同,由于购买资格、购买力与政策逻辑的共同作用,住房市场高位横盘的概率更高。
  
  而且,地方政府相对更贴近市场,比中央部委更早感知到市场的温度变化,在市场出现下行之际,很可能顶着调控压力冒险尝试放松,因为调控由“一城一策”转向“一城多策”给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由裁量权。
  
  网传广州放松限价、网签,虽然只是在南沙、花都、增城外围局部区域,但信号意义更大,虽然市场已经出现了下行信号,但房企预期、政府预期调整均还未到位,投资客刚刚离场,地价、房价还未下调。
  
  一旦中央部委放行,就会变成默许和鼓励,刺激地方政府争相效仿,可能出现局部调控失控局面,如果出现明显涨价现象,不排除被叫停的可能。
  
  毕竟,楼市还远未到需要救市的时候,但广州的动作给了市场一个托底的信号。
  
  我们预计,降价促销结束可能提前于市场预期,回温或在三个节点:
  
  最早于春节。大部分房企完成全年业绩,支付掉工程款项和工资奖金,无需继续降价促销,明年伺机而动。
  
  明年两会之后,地方政府将真正启动大基建,可以带动地市、楼市有所回温。
  
  最迟在明年年底。外部变化有所缓和,中国经济走势明朗,楼市博弈将见分晓,调控政策稳中有松,地价房价趋于稳定,客户信心逐渐恢复。
  
  当然,指望还有过去两年的火爆情景已不现实了。
  
  有朋友问我,楼市回温是指价格还是成交?
  
  其实,回温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量价关系,楼市回温要看两个指标:
  
  一是市场形成平和心态。我们不应再指望火爆的楼市,不应再有量升价涨的幻想。我们需要回归平常心态,回归生意本质,回归有质量的平稳发展。
  
  二是土地流拍、房企降价促销、二手房降价明显减少,价格微幅调整、自然涨跌,回归市场自然法则。
  
  05
  
  横盘期的房企应对策略
  
  横盘时间有多久?
  
  从中长期上看,未来五年都将是“零增长区间”的横盘时代。
  
  过去楼市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,当经济不好时,需要刺激楼市。
  
  但楼市一刺激就火爆,只能调控减速,力度掌握不好,接着就是冰封,反而拖累经济,政策再次进入刺激,形成三年的调控小周期。
  
  在外部变化越发恶劣之际,中国只能打好太极拳、见招拆招,这就要求我们要站稳脚跟,才能应对内外不确定性的挑战。
  
  楼市只能稳定、不能添乱。
  
  横盘是楼市必然的选择,这不仅是政策诉求,也是形势使然。
  
  其实,横盘是仅次于牛市的次好时代。
  
  这有利于房企根据资源禀赋和组织能力,合理制订战略、调配资源,实现均好性发展。
  
  既是横盘,也就意味着其实是无底可抄的。
  
  换言之,指望政府大幅降低地价,指望中小房企大批死亡获得收购兼并机会,指望房企和业主大幅降价、随便可淘便宜货可能都不现实了。
  
  横盘时代,房企的战略战术如何延续与调整?
  
  横盘时代意味着楼市长期处于“零增长区间”,我们不能再享受市场蛋糕增长的红利,大房企势必继续争夺老蛋糕,同时寻找新蛋糕。
  
  继续规模增长,就意味着现金流是唯一策略。
  
  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资本驱动的时代,现金为王、土地拓展、收购兼并,没有资本就没有规模。
  
  继续规模增长,也意味着高周转是唯一模式。
  
  轻言放弃高周转显然为时过早,我们预判,直到大多数房企退出地产江湖,大房企市场份额基本固化,大家才会放慢节奏,而这也许还有10年左右时间。
  
  继续规模增长,更意味着三四线是唯一增量。
  
  过去我们说过,固守在无量无价的一二线城市显然无法获得业绩增长,动辄几十亿的投资,销售门槛越来越高,资金回收周期越拉越长。
  
  虽然三四线城市不再是去库存的政策市,未来进入城市要精挑细选,但三四线城市面广量大,机会显然更多,而且也越发考验土地拓展的内功。
  
  继续规模增长,拿好地是唯一逻辑。
  
  何谓好地?符合高周转、现金流、房价地价差标准,三四线、小地块、低地价、低总价,可以快进快出,提高拿地预期利润率,本质上也是避免拿地的误判,掉入慢周转的陷阱。
  
  继续规模增长,控节奏是唯一要领。
  
  房企需要控开工以节省工程前期投入,控拿地以优选好项目,控投资以降低资金沉淀。只有控住节奏,才能沉下心来寻找更好的项目机会。
  
  与此同时,房企应当卸下两个包袱、轻装上阵。
  
  一是大盘模式已然失效。大规模土储或许不再是资本增值,反而可能成为尾大不掉的累赘,减缓去化速度,降低资金效率。
  
  二是高端产品面临滞销。虽然价值凸显,但在限价令之下,产品难以溢价,资金沉淀、成本高昂、难以快速去化。
  

  未来,在多元化之路上,房企还有更多的课题要做,在资本驱动地产时代,市场机会点究竟在哪里?



坤德居服务全新升级,真正做到海南购房、装修、家具一站式管家服务,全程免费专车接送,让旅居海南的您体验五星级的海南置业服务!收房、验房、房屋托管、家政打扫、开窗通风,做到拎包入住,全程代劳,开启海南房管家模式


24小时咨询电话(免费)40004-62226  客服:


相关新闻
分享到:

相关文章

更多>>换一批
操作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