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产行业还在持续升值的今天,关于理财,多了一个思考,大额理财市场是不是要加入"房投"。
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说,房子现在不只是代表了住宅的意义了,"炒房"越来越常见了。没事就吆喝三五好友,"温州炒房团"走一走。
那在投资决策上,到底信托好还是"房投"好呢?我们可以从三点来思考:
一:流动性
大家都知道,资金的流动性对于家庭生活十分重要,很多人就是为了追求高收益,选择大基数的资金买定期,导致生活运转的不是很好。所以由此对比可以发现:
关于不动产的流动性,那是极差的,从土地到建设到收工到装潢,没个几年根本下不来。同时在近些年国家关于房产的相关限购政策上,大大打击了炒房团的热情。同时在交易环节上还要斗智斗勇。
而信托就不一样了,信托即使不是现存现取,至少在流动性上相较于信托绝对是领先的。正常来说信托的周期都在1-2年,有的还有数个月的。
在流动性PK上:信托>"房投"
二:收益性
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了房子趋之若鹜,还不是因为现在的房子值钱嘛,每个人都是错过了好几个亿的人,都是"要是当年,在哪哪哪买套房,现在我就是亿万富翁",又或者"要是我那时候买了几套房,现在每个月靠着收房租的日子艰难为生也挺好"…
所以房子到底能赚多少钱呢?其实关于房子涨价,大多都是针对于一线城市,比如说北上广深。若是几年前买套房,现在变现的收益确实是诱人的,但是在三四线城市购房收益也没有大家夸大的那么高,而且还可能踩雷……
就像信托的地产项目中,也会区别项目所在地,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楼盘的收益都是不一样的~据相关数据显示,近10年来,北上广的放假涨幅超过10%,而成都、昆明等二线或三线城市涨幅在5%左右,甚至更低。
信托一直都是以"高收益低风险"著称,就近几年来说,信托的平均收益大概在8%,其中的对比不言而喻。(而且现在在一线城市的买房资格越来越难)
本轮收益率PK上:信托>"房投"
三:安全性
投资有风险,任何的投资决策,都是伴随着风险的。
在"房投"上,风险具体体现在:购买政策风险、房价暴跌、房屋质量问题、甚至相关证件办理上。购房者还要实地勘测,看房屋朝向,地段、户型、价格等等,此等风险都是不可控的。
在信托上,专业的理财师加上专业的信托公司,在项目风险可视化的情况下,抵质押担保或许更能让投资者青睐吧。
安全性上:信托>"房投"
其实,只要这么算,一线城市的房子不好买,甚至是买不到;其次是如果不能保证多年后的净收益能翻番或者更高,那就再判断一下;最后就是便利性上,"房投"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自己亲力亲为,而信托不同,由专业的理财师打点,平时做自己喜欢做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