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两会今日正式拉开帷幕。在谈及房地产风险问题时,全国政协委员、原保利集团董事长陈洪生表示,陈洪生表示,在经济政策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,一线城市房地产风险相对较小。“现在情况看不是房子多了,而是还不太够。”由于供求关系,他认为,广义而言,一线城市房价仍会上涨。
机构看空任志强看多 2017中国楼市是寒冬还是烈夏?
房价
那么机构和房地产行业又是如何看待这轮房价的呢?
看空方:房地产凛冬将至
对于看空房市,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起码算是知行合一者。春节前,和两个基金经理吃饭,聊起房市,说到姜超就在卖房子。而今天,姜超再发研报,认为房地产凛冬将至。
逻辑链条是:2017/201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不容忽视。从新兴市场角度看,过去危机爆发均与外储不足有关。为了防范金融危机,保外储和外汇的重要性已经空前上升。但无论外汇储备口径还是央行外汇占款口径的资金依然在持续流出。
要稳定汇率,则必须坚决去杠杆收货币,降低货币增速。
姜超认为,由于持续的货币超发房价上涨,中国的房产总市值在14年超过了美国,但中国的经济总量毕竟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,从而带来了极大的汇率贬值压力。
由此,姜超给出了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:稳定汇率和房价上涨不可兼得,稳汇率收货币,房价必然下跌。从稳定汇率的角度来看,必须要降低广义货币增速,提高货币利率,而这将使得依赖于货币超发的房价受到严重冲击。
原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、现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,则如是分析2014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泡沫化压力:
从2014年以后,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背后是过剩流动性的推动,而不是扎实的经济基本面。
第一,从杠杆交易上来看,交易杠杆率(交易杠杆率=(居民中长期贷款+公积金贷款)/(新房销售额+二手房成交额))已经从2014年-2015年上半年的30%上升到40%左右,如果把部分短期贷款计入,则交易杠杆率升至45%。房地产市场成交金额中接近一半以上由银行信贷推动,这一比例已经接近历史峰值。
第二,从最新的数据来看,目前房地产销售中投机性需求接近30%,与最高峰(2007年和2010年的40%)相比还有差距,但比过去两年已经大幅提高,值得引起重视。
看多者:任志强和万科副总裁
再来看房市永远的多头,任志强最近的说法。
他自问自答了几个问题:国家会不会让房地产掉下去?中国人买房的杠杆率高吗?房地产市场存不存在去库存?
任志强说数据:如果没有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,GDP就掉下去了。
2015年6.9%的GDP,要是扣除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剩多少呢,4.8%;而2016年扣除6.7%的GDP,没有房地产就剩5.2%。
最重要一点,房地产在税收增长中贡献是最大的,占29%。
所以任志强说,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意思呢,就是房地产不管怎么调也不能让它掉下去,不能让它没了。
“再说杠杆,我们首付是世界上最高的,现在有的首付是70%,你还有杠杆吗?你30%首付连2.5倍杠杆都不到。所以说中国的房地产有没有杠杆啊?
16年9月,房地产销售8万亿,新增多少?2万3千亿。那么新增个贷多少?5900多亿。看新增个贷5900多亿对全部的17500亿个贷来说是很高,但看看新增销售是多少。所以说一手房,这里只包括一手房啊,我们只有0.21的杠杆率,所以你说买新房的杠杆率有多高吗?不高,换句话说百分之三四十靠七八成的贷款,剩下的靠全款。
去年是多少,去年个贷在一手房是23%,今年是下降的。去年23%今年21%你凭什么说是货币政策导致杠杆率上升。”
任志强一句话:房地产和土地和政策产生直接关系,和货币不产生直接关系。
“这一轮房子为什么涨价,是因为上一轮的土地负增长。前两年土地负增长,凡是土地负增长,下一轮就是一个高峰。所以13、14连续两年土地供给负增长,16年又涨价。13年我就说价格得上去,为什么,因为12年土地供给掉下去了。”
而本月初,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参与广发证券组织的电话会议,直接了当:中国整体住房价格没有泡沫。
按照万科的观点,目前中国整体的住房价格是没有泡沫的,或者是最多是在泡沫区的边缘,仅有极少数的城市可能已经进入了泡沫区,但绝大部分城市目前是不在泡沫区内的。
对未来房价做基础假设的话,应该假设未来房价增速快于CPI,但是慢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。估计未来的CPI增速也不会超过美国类似阶段的长期值,或者高也不会高出多少,差不多就是2%-3%的水平,这个可以视作房价未来每年变动趋势的下限。
那么房价每年变动趋势的上限是什么呢?是GDP年增长率或者人均收入年增长率。
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,未来会逐步放缓。现在看到的经济增速都是真实经济增速,已经扣除了物价指数了,而房价本身是个名义值,因此,预测房价增速时应该把物价指数加回,假如说未来的GDP或者人均收入年增速降到5%或者更低,那么再加上一个2%-3%的CPI同比。综上,中国未来长期房价名义值变动趋势应该在每年上涨2%-7%。
对于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库存问题,谭华杰做了一个精细化分类:房地产库存实际上有四个阶段,对应四类库存。
通常说得最多的库存,是开发商已经取得了预售证、但还没有卖出去的房子,称为在售库存,这是第一类。
第二类库存是在第一类库存之前的阶段,叫在途库存,现在还没拿到预售证,但是已经开工,开工了迟早要拿到预售证。
第三类库存更早,开发商已经拿到地,地可以开发,但是没有开工,这称为未开工库存,但是因为土地已经出让出去,所以迟早会变成房子,这也是一种库存。
第四类库存,就是开发商已经卖掉了,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,还属于库存,是因为有些人买了房子不打算住,买房子属于投资行为,在投资性购房者手中囤积的库存,即二级市场库存。
去年很多城市地王现象很多,原因就是这些城市的在售库存很少,个别城市去年或者前年的在售库存去化周期只有不到两个月,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水平。万科之前有个基本的研究框架,认为在售库存的合理区间是5-10个月。它有两个临界点,一个是5个月,一个是18个月。如果在某个城市在售库存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,通常房价将会面临短期回调压力;如果低于5个月,未来短期内房价上升压力就会比较大(不考虑政策因素,只考虑市场因素)。
房价对于在售库存短缺会更敏感,只要低于5个月的下限,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房价大涨。所以去年有很多城市房价上涨多,出现大量的地王,核心原因在于它的在售库存太低。
坤德居服务全新升级,真正做到海南购房、装修、家具一站式管家服务,全程免费专车接送,让旅居海南的您体验五星级的海南置业服务!收房、验房、房屋托管、家政打扫、开窗通风,做到拎包入住,全程代劳,开启海南房管家模式!